中国服装业近年来饱受库存困扰,但高速运转的服装行业却很难停下脚步来,服装企业一直在追求最新最潮流!
已经上市的李宁等运动休闲服装“大佬”和一些中小型企业都陷入了“去库存”和打折“抛货”的漩涡。
专家指出,促销让利只能救急,从长远来看,加强产品创新设计、降低同质化、建立精细的库存控制流程,才能令企业“卖一挣一”而非“买一赠一”。
○●库存“饱和” IPO难行
库存是服装企业的通病,也是服装企业的“致命伤”。
“这个行业看谁能赚钱,就是看谁的库存更干净。从目前来看,运动类和休闲类服装企业最为“受伤”。特别是运动服饰,由于设计和用料选择受到一定限制,同质化严重,加上不少国内品牌定位不清,竞争优势不断弱化。对于这些企业而言,去库存比获得新订单更为重要和紧迫。
李宁近日公布了2012年第四季度订货会数据,其中服装产品订单数量和订单金额均同比下降超过20%。公司坦言是为了避免对零售端产生新的存货压力,主动与经销商沟通,控制订单安排,并计划今明两年致力于清理零售端库存。
由于陷入高库存漩涡之中的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令市场对其经营能力表示担忧甚至质疑。近年来,国内多家服装企业争先恐后地申请IPO,但被拒之门外的不在少数,库存率已成为市场一个重要的关注焦点。
今年5月,具有“男人衣柜”之称的海澜之家IPO“折翼”。记者从其招股说明书看到,截至2011年底存货合计38.7亿元,占资产总额的56.94%,其中库存商品达到15.2亿元。而维格娜丝时装、淑女屋、舒朗服饰等IPO被否的服装企业,库存率亦是居于高位,大都超过资产的四五成。
○●疯狂促销无异于杯水车薪
为了消化库存,服装企业或疯狂打折促销,或用电子商务的网店平台清理库存,也有的通过批发渠道来缓解压力。
上海白领韩女士最近就喜欢上了到服装品牌的官方网站上淘货,“官网上的衣服一般都会促销打折,在商店里看好的款式,我都会上官网搜搜对比一下价格,有时候网上会有优惠活动,就会便宜很多。”
但业内人士也指出,疯狂打折在带来短期销售高峰的背后,其边际效应却在递减,并且很容易损害品牌形象。
“即便有鲜活的案例在身边,企业依然会饮鸩止渴。”高剑锋表示,对于众多企业来说,在高库存压力下,品牌形象已经显得没那么重要,如何消化库存获得资金流,从而生存下去才是首要问题。
专家认为,前几年市场处于激进扩张期,服装品牌企业纷纷“跑马圈地”,抢占地盘。如今市场已经开始“温和”,企业不能再靠“走量”而应该主动改变商业模式,用更稳健、精细的方式来进行流程控制。
○●库存回收行业出现新机
在这样严峻的现实下,如何消化巨额库存成为服装企业生死攸关的命题。不过,对专业回收库存服装的公司来说,这却是公司迎来的一个发展机遇。
记者采访了广州一家专业回收服装的公司(广州长胜服装商贸有限公司),他们的经理说:2012年对于他们公司来说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业务增幅非常明显。一般每个星期他都会到几个不同的工厂看货。因为业务太忙,都是先要求厂家先提供详细的产品资料和照片,符合要求的再派人来验货。有时候一单回收生意就会涉及到1W到10W件衣服,对于回收回来的货品都会重新整合,绝大部分都会直接出口到非洲地区国家。今年他们公司还特地迎合互联网热潮开办服装回收网站(www.efu007.com)。
目前服装行业的优势在生产,弱势在营销。服装企业指望摆脱库存困扰唯有指望加强公司营销方面的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