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邹家亮是近年来活跃在网络书画论坛上的画家,他十多篇书画论文被许多刊物转载,震动了画坛;他用最朴实的语言揭示深刻的道理,理清了长期困扰画坛模糊不清的概念,读了让人有耳目一新、方然顿悟的感觉,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非常有指导意义】
常听到“画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而我要说“中国画之妙,不在似与不似之间”。中国画的"意象",不是简单的"似与不似之间",它应该是不拘泥于具形细节,深入观察,写生,体会,抓住特征进行艺术夸张创造,笔墨不为物象外形细节所约束,画面形成新的生命有机体,重新和谐组合,所谓“有机体,和谐组合”好比照着正楷写行书,行书的笔画结构相对于正楷来说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行书仍然要符合正楷字变化中求统一的原理,甚至比正楷还要“变化统一”,所以行草书艺术性就更强,更加体现艺术的韵律,以最有效率的方法,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使其更为神似,更为形象,更为生动,更为有情感,更容易让观赏者与生活中的感受联系在一起,与作者产生更好的共鸣。它也好比是文学里的诗歌,虽然有点朦胧,含蓄,但它却把难以言之的情感,意境,内心感受传递给了读者,这是长篇的纪实文学无法达到的,它还有诗歌中言简意骇的效果。如果简单地理解中国写意画“似与不似之间”是最高境界,那么刚学画画的人,画得一半像,一半不像就成了高手。因为理论的误导或曲解,糟糕的是,不少人用“画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来掩盖造型能力基本功的不足,也有人因为讲了这句话,大家还把他看成大师,觉得无限精妙。
黄宾虹:“绝不似而绝似”, “绝似”即神似。绝不似的目的是为了绝似。真正好的意象写意画,它应该让观者感到更似,并且这种更似是具象写实画法无法达到的。(本文作者:邹家亮;网络编辑:徐高栋)
邹家亮国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