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网 首页 品牌 科技智能

设计向善的注脚,是创造属于“人”的发明

2024-9-24 16:05 收藏 分享 邀请

反复沟通后,双方达成了一致,重新投入到电机选型和电路设计中,设计出一款兼顾性能和使用体验的康复手套,可以实现居家场景的康复需求。

▲医生在试戴初代版本的CO-JUMP软体机器人康复手套。(CO-JUMP团队/图)

正如詹姆斯·戴森在自传《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中所言,“善于发明的工程师永远不会满足于他们的最新发明。他们往往会疑惑地看着它说‘我知道怎么让它变得更好了’。”

“如果一块布可以像触觉屏幕一样,显示各种各样的触觉感受和图案,将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为了让电触觉渲染从前沿技术转化为可以真正服务于人的产品,VirtX团队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经过长达半年多的努力,一块可以实现针扎、轻抚、拍击、按压四种触觉感受的5×5厘米布面诞生了。

还未好好享受这种“从0到1”的喜悦,为了让这块布料真正变成一件可以“穿在身上的衣服”,VirtX团队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跑工厂的环节中去。

“从布做成衣服需要裁剪到一定尺寸,但这个布的边缘是有讲究的,它的经纬电极不能同时出现,否则会影响稳定的电气连接。我们问了很多工厂,都答复我(实现)这种特种布料的任意尺寸调节是不现实的,成本过高。”VirtX团队的郑青云对当时的情形仍记忆犹新,“我有点慌了,开始怀疑这东西是不是真的不能做?”

▲从一块布到做成衣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VirtX团队/图)

他们并未就此放弃,而是辗转于各个地方的工厂。“我们最后在一家工厂里,了解到一块普通的布是怎么织成衣服后,我就和他一起做。”在各种磨合中,VirtX团队“织成”了这件诸多工厂表示不可能做的“衣服”。

“怎么去做好一个设计师?方法就是做个‘人’。”郑青云依旧记得专业课上老师说的这句话。

在这些以人为中心驱动的设计中,人既是目的,更是方法。年轻一代的发明者并没有选择一条更简单地复制解决方案的道路,而是勇敢地踏上了一条更为曲折的创新之路。

三、发明家是科技的尺度

当完整的“衣服”出现在实验室那一刻,VirtX团队的蒋胜圣非常感动,他曾担心因为自己的设计不合理,衣服一通电就冒烟,“从设计蓝图,到加工出来一块小小的电路板,再到这件‘衣服’,心情就像坐了过山车一样。从我们手里诞生了一个新的东西,所以拿到手里时忐忑不安,生怕弄坏了!”

悬着的心刚刚落下,为了实现“穿上它就像穿一件T恤”的理想状态,VirtX团队又投入到持续不断的迭代过程中。

“就像我一直崇拜的詹天佑先生,他主持修建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京张铁路时,想到了用南美矿山‘之’字形线路缩短隧道长度,实现了世界罕见的八达岭爬坡高度。”拥有工程背景的蒋胜圣提到,面对海量纺织电极线时,他受到了詹天佑思想的影响,也从生活中发现灵感,想到了LED大屏,用少量的线传输大量的数据。

2024年,VirtX所基于的底层核心技术在ACM人机交互领域的顶级国际学术会议(ACM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CHI 2024)上进行了发表,并同步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为了让这项发明真正服务于听障人群,他们又报名参加了戴森设计大奖。

“我经常看戴森设计大奖官网上的过往作品,甚至不是得奖的作品,它是我的一个灵感来源,了解一些最具前沿想法的人都在干些什么事情。”VirtX团队的郑青云非常认可戴森设计大奖所倡导的发明家精神,“因为发明既不是设计,也不是技术,而是这些东西的合集。”

获得2024年中国大陆赛区冠军后,VirtX团队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去往国际舞台展示这项倾注了他们大量时间和情感的发明,为产品进一步落地争取更多支持,“听障人群是我们的起点,也是我们的终点”。

▲与VirtX产品配套的开发生态。(VirtX团队/图)

一直把詹姆斯·戴森视为自己偶像的CO-JUMP团队的钱青云,今年已是第三年参加戴森设计大奖。

“创新,或者说创造,是人类一种发自本能的渴望。”钱青云认为,这种渴望也是人与AI的本质区别,“我们给手套也搭载了AI游戏用于康复训练,但它依然只是设计流中的一环,涉及用户的真正痛点,还是需要人去跟医生、患者实际沟通。我觉得要真正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还是得先从理解痛点出发,再去倒推研究我们所需要的技术方案。”

虽然CO-JUMP软体机器人康复手套是今年戴森设计大奖中国大陆赛区的亚军,也是钱青云三年来拿到的最好成绩,但他也深知做出一款能真正投入商业化的好产品,后面还有很多路要走,“我很感谢戴森设计大奖这个平台,让公众更了解我们的产品,也吸引更多资源来促成产品落地。”

▲团队成员在讲解及演示CO-JUMP软体机器人康复手套的使用方式。(CO-JUMP团队/图)

咽韵团队最终提交的作品是一款集吞咽障碍评估、监测与康复训练于一体的平台,除了颈部可穿戴硬件,还有可与之连接的健康管理软件。

为了实现吞咽障碍的分级评估,咽韵团队的印楠在平台的设计上运用了AI分类模型来准确判读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动作,“AI模型可以更加高效、经济”。在这个过程中,同团队的朱兆鹏认为AI作为工具解放了劳动力,而人的智慧也不断拓宽了AI的应用边界。

获得2024年戴森设计大奖中国大陆赛区季军给了咽韵团队更多动力,团队计划在接下来一年中继续推进平台的数据采集和模型迭代。

“脑卒中是一个长期的慢性疾病,所以我们希望患者在居家环境下也可以继续使用我们的产品,随时随地根据软件上为他们制定的康复计划进行真实有效的锻炼。发明创新最终需要带来社会价值。”

▲咽韵团队将平台命名为Dysphagia Dynamics,团队成员在介绍平台的使用方式。(咽韵团队/图)

AI时代,我们依然在一届又一届的戴森设计大奖的获奖者身上看到了“人”的不可替代性和主体性,而这也印证了戴森始终信奉的“原创思维,突破创新”的理念。

2016年进入中国以来,戴森设计大奖见证了中国原创力量的崛起,激励了超过2万名大学生为全球性难题提出创新解决方案,并为其搭建了国际化的交流和展示平台。迄今为止,超过三分之二的历届全球获奖者正投身于商业化他们的作品,将创新设计转化为引领行业变革的力量。

不同领域的原创设计不断涌现的同时,推动社会向着美好未来迈进的发明家精神始终不变。除了面向大学生设立的戴森设计大奖外,戴森的其他工程教育资源已在中国大陆惠及380万名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支持各年龄段“未来发明家”的成长与发展。

戴森正通过创新科技以及其背后独特的工程师文化,解决那些常被人们所忽视的问题,塑造一个创新驱动的未来。同时,这也让年轻一代的新生力量看到成为发明家的可能,以创新之力,绘制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詹姆斯·戴森。(戴森/图)

参考资料:

[1]《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编写组.《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概要.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2



中国首席商业资讯门户;更多内容请关注中国商业网各频道、栏目资讯

免责声明:凡未注明来自本站的稿件和图片作品,系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1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商业之所以美好,就在于合作是一切团队繁荣的根本... "【中国商业网CCWIN.CN】
阅读17906 反馈0

Powered by 商业网 X3.3 Licensed © 2001-2024 Comsenz Inc. Design by 商业网<>

GMT+8, 2024-10-19 13:28 , Processed in 1.207489 second(s), 33 queries .

QQ